快捷导航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_国内旅游
VIEW CONTENTS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_国内旅游

2021-7-4 11:08| 发布者: xtyly| 查看: 92| 评论: 0
摘要: 时光漫过青青草地,涌向水色潋滟的池塘,荷花渐次盛开,树上的知了声声叫着……夏至,就这般大汗淋漓地来了。 冯宁(清)绘《荷花图》扇页。荷花,不仅是“法

时光漫过青青草地,涌向水色潋滟的池塘,荷花渐次盛开,树上的知了声声叫着……夏至,就这般大汗淋漓地来了。

冯宁(清)绘《荷花图》扇页。荷花,不仅是“法师们”长枪短炮下的一线模特,也承载了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对田园中国的文化想象。 ?故宫博物院冯宁(清)绘《荷花图》扇页。荷花,不仅是“法师们”长枪短炮下的一线模特,也承载了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对田园中国的文化想象。 ?故宫博物院

2021年6月21日11点32分,太阳运行至黄经90°,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我们迎来了今年的第十个节气——夏至。夏为大,至为极,是一年之中万物最为繁茂,北半球白昼最为漫长的一天。


一候,鹿角解;

二候,蝉始鸣;

三候,半夏生。


鹿茸开始脱落的小鹿,迎着金灿灿的太阳穿梭在林间。斑驳的树影下,鼓翼而鸣的蝉,领唱着整个夏天的诗意。如同三毛说的那般,阵阵蝉声,就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半夏正值花期,当夏季过半,便是采其地下根茎入药的最佳时节了,也是这种中草药得名的由来。

林间小鹿 ?图虫创意林间小鹿 ?图虫创意

夏至过后,白昼一天天地变短,日子却一天天更加炎热起来。俗话说“夏至不过不热”,许多城市的高温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且常有雷雨相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写下这句诗的时候,或许正遇到了一场迅疾的夏日雷雨。雨水仿佛被太阳追赶着散去,恍恍惚惚间,诗人感叹道:是晴是雨,真是令人难以捉摸呐。

故宫角楼晚霞 ?图虫创意故宫角楼晚霞 ?图虫创意

太阳东升西落,带来光明与黑暗的更迭,也带来四时变换。在夏至这一天,生活在北半球的我们拥有最长久的白天,自然也拥有最多的时间观察、欣赏和赞美太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人,早早就把观察太阳的智慧写在了夏至节气里。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中国是世界太阳崇拜的五大发源地之一(注:其余四地为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和南美印加王国),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太阳神”的观念。

距今约7千年的城背溪遗址(注:今湖北宜都一带)出土了太阳神石刻;在古蜀文化中,无论是金沙遗址的代表太阳神鸟金饰,还是三星堆出土的用作祭祀太阳神的法器——金杖、金冠带等,都为古人推崇太阳神增添了佐证。学者何新在《诸神的起源》中认为:华夏民族,就是崇拜太阳和光明的民族。

左图: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石刻 ?湖北省人民政府 右图:商周太阳神鸟金饰,被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左图: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石刻 ?湖北省人民政府 右图:商周太阳神鸟金饰,被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面对太阳,古人敬献出自己的崇拜,也运用高超的智慧创造出了一系列事关生产的天文仪器,比如土圭、日晷、浑天仪等。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夏至就和土圭测影紧密相连。

土圭测影图 ?知识漫画大讲堂土圭测影图 ?知识漫画大讲堂

据《尚书·尧典》记载,早在公元前20世纪的尧帝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就开始使用土圭测影了。土圭也称“圭表”,是一种测量日影长短的工具,包括垂直于地面的“表”和平行于地面的“圭”两部分。古人通过观察不同时间的太阳照射,根据杆影移动规律和影子的长短来判定季节,其中影子最短的这一天被命名为“夏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立竿无影”现象最早的记载。

尧舜禹是传说中上古时期的帝王,历史已漫漶不可考,因此谨慎的学者一般依据《周礼》,认为确定夏至的时间为公元前7世纪。

《夏至致日图》 ?孙家鼐《钦定书经图说》(光绪三十一年内府石印本)《夏至致日图》 ?孙家鼐《钦定书经图说》(光绪三十一年内府石印本)

在古代,夏至不仅是节气,还是个“会放假的”节日。

夏至,古称“夏节”“夏至节”,还有说法,会将夏至视为端午节的雏形。在周代,夏至便被纳入祭神礼典,感谢天赐丰收,祈求获得“秋报”,以消除疫病和饥荒。到了宋代,满朝文武都有3天夏至假期,在清代之前,全国还都会放假1天。据《清嘉录》载:“夏至日为交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可见古人对夏至的重视。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夏至时节,放假在家的古人都忙些什么呢?

有的赴宴饮食,还让当时的场景一直传承至今。东汉学者应劭(shào)在《风俗通义》记载了“杯弓蛇影”的寓言故事:“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

夏至日头长,没有空调只有羽扇的古人,放假在家更容易觉得炎热的天气难熬得紧。《红楼梦》第廿九回,贾母劝宝钗去看戏时,便连劝带吐槽地说道:“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长天老日”这个词,特指夏至此后一段时间里的白天太过漫长。

竹林 ?图虫创意竹林 ?图虫创意

深受长天老日折磨的古人可没有蹉跎时光,反而推敲出了很多夏日风雅之事。

“曾求竹醉日,更问柳眠时”,人们将农历五月十三定为“竹醉日”,相传这天竹子会像人醉酒一般无知无觉,适宜移栽。农历六月廿四,则是荷花的生日,又称“观莲节”。文人雅士会聚一处,饮酒、作诗,共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胜景。女子之间还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用来扇风、解暑,消除体热所生的浊气和异味。

庆贺夏至不仅是中国古人的专利。在北欧和波罗的海三国,每年的6月24日前后仍会举办仲夏节。这些国家靠近北极,冬季漫长,因此格外珍视阳光最为充足的仲夏。人们身着传统服饰,举办各种民间手工艺和表演活动,还会选出一名美丽的少女扮作“谷物女神”,庆贺粮食丰收。到了晚上,人们围聚一堂,燃起熊熊篝火,载歌载舞地欢度仲夏之夜。

燃起篝火是北欧仲夏节的重要一环 ?图虫创意燃起篝火是北欧仲夏节的重要一环 ?图虫创意

虽然相隔万里,但是我们欣赏着同一轮太阳,也分享着相似的喜悦和浪漫的情意。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每年夏至,太阳的直射点都会落到北回归线上。这条神奇的分割带穿越了世界上16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出现了如死海、古埃及金字塔、撒哈拉沙漠,还有喜马拉雅山脉等极致景观。

夏至日后,直射点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人们因此将回归线一带生动地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并修建了相关的地标建筑。目前,中国已建有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分散于彩云之南、两广和台湾,是目前世界上北回归线标志塔最多的国家。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嘉义北回归线标志碑,是世界最早的北回归线标志建筑。最初,这座建筑其实是台湾总督府为了庆祝纵贯铁路全线通车而兴建。标志碑历经五次修缮,和1995年建立的北回归线太阳馆一起,于2005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

大陆的首座北回归线标志建筑在广东肇庆,于1984年建于封开县江口镇的江滨公园内。肇庆是中国北回归线文化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人们夏至日在出米洞观“立竿无影”、冬至日赏“月亮垂照”,秋分则可以前往七星岩览“卧佛含丹”,山清水秀的鼎湖山还有“北回归线绿洲”的美名。

每年夏至,地处肇庆的出米洞都会举行观测“立竿无影”的活动(图源网络)每年夏至,地处肇庆的出米洞都会举行观测“立竿无影”的活动(图源网络)

云南普洱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则坐拥中国规模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建筑群。作为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每年夏至日,崇尚太阳神的哈尼族人便会在摩批(注:享有较高社会地位和威望的宗教活动主持者)的率领下,在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进行祭祀活动,祈求幸福安康。

除此之外,中国的北回归线标志建筑还拥有一些“世界之最”。比如位于广东南澳岛上的“自然之门”是世界唯一一座位于海岛上的北回归线标志建筑;单体建筑最高的标志塔在广东从化,塔身总高30.25米。

横穿墨江的北回归线标志带 ?图虫创意横穿墨江的北回归线标志带 ?图虫创意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多为沙漠、草原等景观不同,横穿中国2460公里的北回归线更像是一条碧绿的玉带,所经之处雨量充沛、林木繁茂、物产丰富。融进自然底色的一座座北回归线标志塔,将看不见的假象线具像化,让我们得以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除了北回归线地区可以观测到“立竿无影”的现象,其他地区也可以感受“日上中天”,即中午前后太阳正好在头顶。“日上中天”的时间仅与经度有关,而与纬度无关。自东向西的省会城市中,夏至日上中天最早的是哈尔滨,时间为11时36分,最迟是乌鲁木齐为14时11分。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西畴北回归线公园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武鸣北回归线标志塔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桂平北回归线标志塔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封开北回归线标志塔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南澳北回归线标志塔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嘉义北回归线标志碑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丰滨北回归线标志碑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瑞穗北回归线纪念碑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在甲骨文中,孤字“日”就代表了太阳,其字形是一个圆圈,中间含有一点。为什么古人在造字时,没有将太阳定为简单的圆形,而是多了个“点”呢?有学者作出了十分有趣的猜测:此“点”正是太阳黑子。或许在文字创造之初,太阳活动比较频繁,加之空气没有污染,肉眼看见太阳黑子是很正常的事。

甲骨文中的“日”字(图源网络)甲骨文中的“日”字(图源网络)

古人对太阳的观测不仅体现在造字中,更流传着许多轶闻,见证了观测的悠久历史。相传尧帝时期已经有了太阳纪年,并且出现了专司天文的官员——羲仲。据记载,羲仲奉命前往郁夷旸谷(今山东日照)观测太阳活动,举行日出祭祀,并祈祷农耕顺利。谁知有一次,羲仲因预报日食出了差错,被尧帝处以了死刑。可见,上古时期的天文观测员绝对是份苦差事,既没有高端的观测设备,一不小心还会掉脑袋。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光学、射电、空间望远镜的不断迭代,以及一座座太阳观测站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我们可以借用不同的“眼睛”,去观察太阳。我们发现了光谱,发现了波长,也慢慢发现了太阳五彩斑斓的样子。有趣的是,2020 年的夏至,中国还出现了日环食的奇观。

太阳的多种综合观测,从左上起分别为:太阳多普勒图像(显示了太阳表面的移动)、磁场极性图像、连续体图像,以及1700埃一直到131埃波长电磁波(光)的成像。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太阳的多种综合观测,从左上起分别为:太阳多普勒图像(显示了太阳表面的移动)、磁场极性图像、连续体图像,以及1700埃一直到131埃波长电磁波(光)的成像。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在北京的怀柔水库西岸,矗立着一座形似数字7的建筑,这便是曾经获得过“鲁班奖”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观测站内配有阳光球-色球望远镜、60厘米太阳望远镜、太阳磁场望远镜和多通道太阳望远镜等先进设备,主要研究以太阳耀斑为主的太阳活动。

坐落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的抚仙湖太阳观测站,从2010年投入使用至今,仍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地面太阳观测基地和世界上最好的太阳物理观测址之一。其最大的特色在于馆内配有一米红外太阳望远镜,可以对太阳磁场进行高精度地直接测量。每年5月中下旬的公众科学日,抚仙湖观测站都会免费向公众开放。

中国最大的高原深水湖——抚仙湖,拥有目前亚洲最大的地面太阳观测站。 ?图虫创意中国最大的高原深水湖——抚仙湖,拥有目前亚洲最大的地面太阳观测站。 ?图虫创意

种种观测仪器和场馆的出现,掀开了曾经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太阳那层神秘的面纱,让太阳不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想象和崇拜中。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北京天文馆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怀柔太阳观测站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抚仙湖太阳观测站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紫金山天文台赣榆太阳观测站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明安图观测基地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北半球的夏至,是白昼最长的一天,也是太阳一年中照射范围最大的一天。越向北去,白昼越长,位于南部的海南海口日长约13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则出现接近极昼的白夜现象——黄昏还未散去,黎明便又已破晓,天光云影之间分不清究竟是落日余晖,还是朝霞新升。若在夏至时前往东极抚远迎接第一缕阳光,不到凌晨2点就得启程。

漠河北极村在夏至时会出现白夜现象 ?图虫创意漠河北极村在夏至时会出现白夜现象 ?图虫创意

夏至时的中国南北有着截然不同但同样精彩的风景。如果偶遇台风刚过,滨海的福建宁德天空像打翻了调色盘一样五彩斑斓,映在霞浦的滩涂地上。茫茫的呼伦贝尔草海一望无垠,莫尔格勒河弯弯曲曲地向远方延伸,牧人赶着成群的牛羊,自在地沐浴着日光。而在被维吾尔族人称为“沙依坦克尔西”的魔鬼城,太阳又换上了苍凉的唱调,雅丹地貌的颓败之美在夕阳的掩映下被演绎到了极致。

霞浦滩涂 ?图虫创意霞浦滩涂 ?图虫创意

日出,日落,在山之巅,为高耸的雪顶披上一层金缕衣;也在海之角,被广袤的大海揉进胸怀里,似乎世界的尽头就在水天一色的远方;在繁华城市连绵的天际线,也在古城老街的心尖上……我们总结了关于日出日落的8个关键词,希望在白昼最长的这一天,将各不相同的美好景致和你分享。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北极村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抚远太阳广场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霞浦滩涂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魔鬼城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南浦大桥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角楼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莫尔格勒河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黄山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俗话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头伏饺子二伏面”,中国人夏日餐桌上总也少不了一碗凉面。炎炎夏日,只需要吃上一口清清爽爽的凉面,胃口立即被打开了。凉面也称“过水面”,古时雅称“冷淘”,清代第一部北京风俗志《帝京岁时纪胜》中载:“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

在唐代,冷淘是宫廷食品。据《唐六典》记载,每年夏天举行朝会时,皇帝都会命御厨为百官制作冷淘。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槐叶冷淘,采摘当季槐树的嫩叶捣汁和面,碧绿碧绿的面条煮熟后浸过冷水,再加佐料调味,深得文人喜爱。少陵野老杜子美更是专为槐叶冷淘写诗称赞:“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凉面 ?图虫创意凉面 ?图虫创意

夏至为何要吃面呢?有讲究说,面条在一众吃食中是最长的,所以古人选定夏至吃面条,希望把白天吃“短”些。从时令上看,芒种到夏至正是麦收的时节,新麦制成的面条更加香甜。从南到北,各地的人们都有自己钟情的那一碗凉面。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麻酱凉面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四碟捞面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延吉冷面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广元凉面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鸡丝凉面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阆中热凉面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凉皮面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雁北冷莜面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襄樊凉面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新疆黄面

灯塔薄暮 ?图虫创意灯塔薄暮 ?图虫创意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至,是一年之中最为光明和热烈的一天。在最漫长的白昼陪伴下,我们尽情地沐浴阳光,挥洒着酣畅淋漓的快乐。正如海子所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看太阳拨开雷雨,看太阳驱散云雾,看太阳击溃黑暗,看太阳写下世间万物生命的张力。

夏至已至,长夏也长情。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点击阅读《岁时记·芒种》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华夏风物App,

了解最地道的节令行事指南

古人在这天都放假,夏至到底有什么重要习俗?





Tab标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推荐快讯更多

乐居居-让生活更智能!

  • 反馈建议:153890879@qq.com
  • 客服电话: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乐居居  Powered by©  备案号:湘ICP备150094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