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谷歌与微软唇枪舌战,人脸识别到底要不要禁
VIEW CONTENTS

谷歌与微软唇枪舌战,人脸识别到底要不要禁

2020-2-27 23:05| 发布者: xtyly| 查看: 122| 评论: 0
摘要: 谷歌与微软唇枪舌战,人脸识别到底要不要禁,由乐居居会员发布在智能家居论坛的真实分享,本文是作者亲身的购买使用感受以及中立消费见解,旨为在广大网友中传播更好的消费主张。
看完喜欢想买?就在这里搜一下!想要什么搜什么:
近日有报道称,一份有关人工智能“白皮书”的草稿显示。欧盟方面正在考虑制定新的法规约束人工智能,比如人脸识别技术的开发者,以确保这些现代科技以合乎伦理的方式开发和使用。
 谷歌与微软唇枪舌战,人脸识别到底要不要禁
根据路透社方面获得的提案文件显示,欧盟委员会将对人工智能(AI)采取比美国更为强硬的立场,以加强现有的隐私和数据权监管政策。而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在最长5年时间内,暂停在公共区域使用面部识别技术,以便让相关部门获得时间研究如何防止其滥用。
 
事实上,欧盟方面会有这样的讨论与提案并没有另外界意外,毕竟根据此前的GDPR法规显示,人脸与其他各种信息一样都属于个人敏感信息的一种。因此在这一提案被公布后,有网友感叹欧盟方面的谨慎,但也有部分观点认为3到5年的禁令期是否有些过于严格。
 
在外界观点不一的情况下,与人脸识别等技术和利益相关的科技企业自然也就更是吵得不可开交了。据悉,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以及微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就对这一提案展开了针尖对麦芒的观念冲突。
 谷歌与微软唇枪舌战,人脸识别到底要不要禁
皮查伊表示,这种技术可能会被用于不道德的用途,因此应该暂停。“我认为,重要的是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应该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为其提供一个框架”,并且还补充到,“这种技术已经接近实现,但我们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真正考虑该如何加以使用”。但至于如何使用的标准,则还需要各国政府来进行规划。
 
“合理的监管还必须采取相称的方法,在潜在的危害和社会机遇之间作出平衡,在高风险和高价值领域中尤其如此”,皮查伊认为,虽然这种技术必将带来巨大的好处,但可能会有的负面后果也确实令人担心。举例来说,所谓的“深度造假”(Deepfake)行为就令人担忧。
 谷歌与微软唇枪舌战,人脸识别到底要不要禁
所谓Deepfake,则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人物图像合成技术,其可以将现有图像与视频组合并叠加到源图像或视频上,并创造出出足以以假乱真的内容。在去年上映的一部高分英剧《真相捕捉》中,男主就是遭到了Deepfake的假视频陷害难以自证清白。而这部剧集也引发了外界对于相关技术的激烈讨论,技术给人们带来的究竟是保护,还是毁灭?
 
相较皮查伊有些保守的观点,微软总裁史密斯显然更倾向于支持相关技术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他还举出一个人们难以抗拒的案例——人脸识别技术在寻找走失儿童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真的不愿意说,让我们阻止人们使用一种可以帮助家人团聚的技术吧”。他还表示,“归根结底,让技术变得更好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用起来”。
 谷歌与微软唇枪舌战,人脸识别到底要不要禁
除了史密斯之外,也有相当的批评者争论称,欧盟严厉的数据保护法律会阻碍相关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
 
实际上在科技行业一直存在这样一个颇富争议的善恶观:“技术无罪”。支持这一观点的人普遍认为,技术本身是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使用技术的人。因此如果将监管使用技术之人的责任推卸到技术本身,甚至以此限制技术的发展,是因噎废食的行为。
 
但“技术无罪”论显然也不是科技企业推卸责任的万金油,实际上在国内强大如腾讯已经开始喊出“科技向善”的口号。马化腾在两会上提交的七份书面建议中,就有一个《关于加强科技伦理建设 践行科技向善理念的建议》。
 谷歌与微软唇枪舌战,人脸识别到底要不要禁
由此可见,围绕着技术与责任,不论国内外都还处于混沌而激烈的辩论状态,或许在当下,我们也不应当将其中一个方向作为实践的准绳,一刀切下达对新技术的管理办法。那么话说回来,对于欧盟将在公共场所禁止人脸识别最长达5年这件事情上,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Tab标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推荐快讯更多

乐居居-让生活更智能!

  • 反馈建议:153890879@qq.com
  • 客服电话: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乐居居  Powered by©  备案号:湘ICP备15009499号-1